【南方农村报】30岁男子腹腔肿瘤“黏住”重要脏器,10专科奋战15小时成功切除
2021-01-16
“在我处于人生无助的黑暗时刻,是你们对我伸出有力的援手!”近日,中山一院骨肿瘤科收到一封令人动容的感谢信。

来信人是一名年仅30岁的肿瘤患者。此前他查出巨大腹膜后生殖细胞瘤,辗转多地求治均被告知无法手术,慕名来到中山一院。该院骨肿瘤科沈靖南教授、尹军强教授接诊后高度重视,协同医院多学科专家排除万难,用一场长达15小时手术,帮他切除肿瘤的同时,安全保住了腹主动脉、下腔静脉和左侧肾脏。术后患者恢复良好,现已康复出院,准备接受进一步治疗。
腰背酸痛发现巨大肿瘤
患者小符(化名)来自海南,1年前开始感到运动后出现腰背痛,但他没在意,只当腰肌劳损处理,直到疼痛加重、反复发作,才到医院就诊。
没想到,检查结果提示腹膜后有巨大肿物,进一步影像学和病理学报告,更让小符一家顿时陷入万丈深渊——小符腹膜后的肿物是是恶性生殖细胞瘤,而且肿瘤包绕腹主动脉、下腔静脉、肠系膜下动脉,挤压左肾动静脉、左侧输尿管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巨大的肿瘤可能造成尿毒症,下半身重要脏器、肢体缺血等,危及生命。

患者术前CT显示,腹膜后肿瘤巨大,包绕腹主动脉、下腔静脉、肠系膜下动脉,挤压左肾动静脉、左侧输尿管。
小符辗转广州、上海、北京等地医院,做了6次化疗也没有取得明显效果,更没有一个医院有把握提供手术的方案。一家人只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山一院。
10学科专家出谋划策
中山一院骨肿瘤科尹军强教授接诊了他。但就算身经多台极高难度肿物切除手术的他,看着片子也不禁皱起了眉头——肿物巨大不说,还藏在血管网络之间,像“口香糖”一样黏住腹主动脉干、肾脏等重要血管、脏器,根治性切除难度太大了!
要给年轻的小符一个新生的希望,就要有一个高精尖的团队通力合作,力争达到肿物根治性切除的效果。得益于中山一院多学科协作机制的成熟及各个科室顶尖实力,尹军强教授和骨肿瘤科主任沈靖南教授深入讨论之后,决定接受挑战,抓住这最后的手术机会。

骨肿瘤科组织安排术前多学科讨论
“恶性肿瘤牵扯到的大血管和脏器越多,风险和难度就越大,治疗起来需要医生配合的科室就越多。”沈靖南教授表示。
在小符入院48小时内,骨肿瘤科迅速组织胃肠外科、麻醉科、血管外科、泌尿外科、肾移植科、肿瘤科、放疗科、输血科、医务科、重症一科、手术室进行多学科会诊。胃肠外科吴晖副教授现场手绘肿物累及血管、肾脏的解剖和游离示意图,与其他科室讨论每一个步骤、细节,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方式和分工,科主任沈靖南教授主持和综合各个专科的建议和意见,最终确定了三个详细而周全手术预案。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方案和风险进行充分沟通后,他们充满信任地点了点头。
15小时手术除瘤保肾
12月10日早上9:00,在手术室、输血科、麻醉科、泌尿外科的准备下,尹军强教授与吴晖副教授同时上台,先为患者进行肿瘤切除和分离手术。
如术前考虑的一样,术中可见肿物与其所包绕的血管、肾门粘连紧密,稍作不慎便会立刻大出血,因此他们每一次触按电刀如履薄冰。经过8小时的高强度作业,他们成功将腹主动脉、下腔静脉游离。

胃肠外科吴晖副教授,骨肿瘤科尹军强教授成功切除肿瘤。
但这仅仅是第一步。肿瘤侵犯并包绕左肾动静脉、输尿管,无法直接安全分离,专家们按照术前计划,由器官移植科主任王长希教授、李军副教授进行左肾切除,在体外将肿瘤清理干净后,再行自体肾移植保住肾功能。
得益于术前的详细规划,中山一院各科室团队的紧密协作,经过15小时顺利完成手术,术中仅出血600ml。术后小符转至重症监护室监护,2天后回到普通病房,半个月后就康复出院了,准备接受进一步放化疗。

“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也是这次高难度手术成功的一大原因。”沈靖南教授感慨,任何手术都有风险,需要医患双方互相理解,齐心协力抗击病魔。
【记者】方壮玮
【通讯员】彭福祥 潘曼琪